想要孩子猛长, 最低成本的方法就是“饿”, 这样做, 半年长5公分
发布日期:2025-08-16 10:26    点击次数:176

在儿科坐诊这40多年,我常跟家长说:“现在的孩子,饿出问题的少,大多是吃出来的麻烦。”尤其是那些本身脾胃就弱的孩子,一顿吃多了、吃杂了,积食、腹胀、睡不安稳全找上门,时间久了,长个长肉自然就跟不上。

所以每次遇到这类小患者,我都会建议家长:给孩子“饿一饿”,反而长得更结实、更高挑。但这个“饿”可不是简单节食,而是有技巧地吃、有节制地补,让脾胃轻松运转,营养才能真正被身体“抓住”。

错误的“饿”,反而让孩子长得更慢

上周接诊了个6岁的小姑娘,身高才109厘米,比同龄孩子矮了大半头。妈妈一脸焦虑地说:“教授,我们早就知道她消化不好,总积食,半年前就开始严格控制饮食,一口零食不让碰,每顿饭都盯着吃半碗,结果这半年才长了1.5厘米,比以前长得还慢!”

细问才知道,为了“防积食”,家长连孩子爱吃的鸡蛋、瘦肉都限量,晚上7点后连水都不敢多给喝,孩子经常半夜喊饿,全家人跟着焦虑。

其实这就是走进了“过度控制”的误区——脾胃调理像养花,不能天天盯着叶子有没有黄,土壤有没有湿,太紧张反而养不好。家长只要把大方向抓对,做好基础养护,孩子脾胃慢慢就好了。

做好这4点,孩子半年长5公分

针对这类容易积食、生长缓慢的孩子,调理必须全面,单靠“饿”或单靠补都不行。我给家长的这4点建议,照着做的大多有不错的效果:

❶ 温和健脾

很多家长觉得调理脾胃就得喝汤药,其实对孩子来说,中药膏更易接受。相比传统汤药,膏方加入了麦芽糖调和口感,味道不苦,孩子更好坚持。

我结合孩子的症状开了方子:太子参、茯苓、炒白术、怀山药、莲子肉、芡实、炒麦芽、焦山楂、鸡内金、陈皮、砂仁、木香、枸杞子等。此方特点在于消补兼施,在改善消化功能的同时提供生长所需营养支持,避免了单纯消导或过度滋补的弊端。

❷ 科学“饿养”

平时吃饭只吃七分饱,孩子说“不饿了”就停,别追着喂“再吃一口”。三餐固定时间,早餐7点前吃,晚餐6点半前结束。睡前2小时不吃东西,包括奶、水果、零食,让脾胃夜间休息。少给孩子吃油炸食品、糖果、果冻,这些东西难消化还占胃容量。

❸ 坚持运动

中医说“脾主肌肉”,脾虚的孩子往往不爱动,肌肉松松垮垮。每天让孩子动30分钟,比如3-6岁的孩子可以拍球、跳格子、追跑游戏,7岁以上的孩子可以跳绳、游泳、打篮球,运动不仅能促进脾胃运化,还能刺激骨骼生长。

❹ 调畅情绪

中医认为“思伤脾”,孩子压力大、经常哭闹,脾胃功能也会受影响。家长要注意,不把“长个子”挂在嘴边,别拿孩子跟别人比,吃饭时不批评孩子,营造轻松的用餐氛围,保证每天8-10小时睡眠,睡得好情绪稳,脾胃也能更好工作。

找对原因,才能少走弯路

前面提到的那个6岁小姑娘,家长按这4点坚持了半年,最近来复诊时,身高从109厘米长到了114厘米,整整5公分!妈妈说孩子现在吃饭不用催,晚上睡得沉,连感冒都少了。

其实孩子长不高,原因有很多:脾胃差吸收不了营养、睡眠不足影响生长激素分泌、遗传因素等等。关键是先找到问题所在,再针对性调理。